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突然宣布,总统拜登将在5月12日和13日于华盛顿特区接待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名义上是纪念美国与东盟发展关系45周年。
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在声明中称,这次特别峰会将展示美国对东盟的持久承诺,即美国政府要“成为东南亚强大、可靠的合作伙伴”。
普萨基 资料图
但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美国的目的不可能这么单纯。法新社迅速在报道中指出,东盟在美国对抗中国的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此次峰会很有可能聚焦中国崛起等议题。
其实,这场峰会原本是定在3月28日至29日,只不过,由于美国单方面改来改去,最后擅自敲定了时间,导致半数东盟国家领导人行程冲突,最后只好宣布“无限期推迟”。
美国单方面改时间,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3月24日到25日,拜登正在欧洲参加北约峰会、七国集团(G7)峰会和欧盟峰会,拉拢欧洲抱团对付俄罗斯。
时间上看,白宫安排的28日至29日,拜登也不过刚刚回国两天,中间总要开开国内会议,签签对乌克兰的援助案、对俄罗斯的制裁令,行程安排得相当紧凑了。
拜登 资料图
拱火拱到“分身乏术”,只能感慨一句,不愧是你。
而被美国随意“安排”了的东盟国家领导人们对此意见颇大。
因为在敲定时间之前,美国派了多名高官到访东盟国家,撒钱、攀关系,吹捧东盟与美国的关系多么“至关重要”,结果连开会的时间都不和东盟商量,这份“诚意”着实显得有些廉价。
如今,俄乌冲突已经进行到近2个月,该制裁的都制裁了,该援助的也都援助了,美国坐山观虎斗,闲来无事,又想起了东盟。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警惕的信号。
纵观俄乌冲突至今,美国的“套路”,已经非常清晰了。
美国此时想起东盟,目的是想在亚洲“埋雷”,寻找“下一个乌克兰”,制造下一个“害怕俄罗斯的欧洲”与“令人恐惧的俄罗斯”。
普京 资料图
对欧洲其他国家来说,俄罗斯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美国极力渲染“俄罗斯威胁”,为的就是让欧洲人恐惧,从而使得北约——或者说美国,有介入的机会。
当美国精心挑选的“棋子”乌克兰开始申请加入北约,军事威胁几乎怼到俄罗斯脸上,俄罗斯也很难继续保持沉默。
于是,俄乌冲突爆发,与此同时,美国给欧洲种下的“俄罗斯恐惧症”也立刻爆发。
自此,乌克兰成为一把带“血槽”的双刃剑,一头刺入欧盟,一头刺入俄罗斯,美国在背后疯狂收割利益。
中国对于东盟而言,同样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甚至在南海也有一些历史上的、领海上的矛盾。就像在欧洲一样,美国与东盟的一些国家,也保持着大量防务上的来往。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来,让东盟变成“下一个欧盟”,让中国变成“下一个俄罗斯”,就是美国现在的目标。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国必须在中国周边寻找“下一个乌克兰”。
泽连斯基 资料图
中国早已看穿了美国的计谋。
在美国又把视线转回所谓的“印太地区”之前,4月14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同越南外长裴青山通电话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不能让乌克兰悲剧在身边重演。”
这句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
看看现在的欧洲,看看现在的俄罗斯,再看看现在的乌克兰。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都一定要认清形势,美国就是想靠破坏区域和平牟利,中国和东盟,都千万要沉住气,绝不能让美国有插手机会。
延伸阅读
“中国在东盟分而治之,美国拉拢如缘木求鱼”
今年3月,中美都同东盟进行了外交互动,但结果却截然相反。
先是3月9日,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外交大臣表示,因为部分东盟国家领导人不能按时出席,原定于本月28日举行的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将推迟,会期将另外选择;接着3月31日,应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邀请,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泰国副总理兼外长敦、菲律宾外长洛钦、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一边是美国的邀约被“鸽”,一边是中国的邀约一切顺利,美国媒体和政客们开始坐不住了。3月31日,美国《政客》杂志援引专家观点称:“东南亚基本上是中国的‘后院’,美国的拉拢是缘木求鱼。”
《政客》网站截图
《政客》在对比了中美同东盟的外交互动的不同结果后称,尽管在短时间内召集各国外交部长要比召集各国国家元首更容易,但中国此举证明他们有能力做到拜登政府做不到的事情,同时也凸显了在俄乌冲突引发国际局势紧张之际,美国想在“印太”地区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所面临的挑战。
报道全力鼓吹于所谓的“中美东盟争夺战”。称拜登政府需要这次峰会来争取东盟国家对“印太”战略的支持,以反击所谓“中国建立势力范围”的努力。
共和党议员则抓住机会批评拜登政府。著名反华议员卢比奥就宣称:“当拜登总统努力控制他的日程时,中国仍然专注于破坏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特别是在印太地区。”另一名共和党议员托德·杨(Todd Young)表示:“我们每推迟接触一天,中国就在这一重要地区不受挑战的日子就会多一天。”
报道还援引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德拉萨列大学(De La Salle University)国际研究教授雷纳托·克鲁兹·德·卡斯特罗(Renato Cruz De Castro)的话称:“美国与东盟关系陷入困境,因为东南亚基本上是中国的‘后院’,所以中国将永远拥有主场优势。”他认为,东盟是不团结的,实际上已经被中国分而治之,所以美国基本上是在试图拉拢一个在中国势力范围内的角色。
然而,根据泰国通讯社的报道,美国-东盟峰会被延期正是美国自己导致的。因为东盟国家领导人在此之前提议了几个日期,却被美方一再更改,最后美方更是单方面宣布峰会日期,让众多东盟国家感到不满,因为有一半的东盟国家领导人在美方要求的时间点无法出席。
但《政客》对此只字不提。它先是指责部分东盟国家的“独裁”,称“东盟成员国的多样性使得说服这个不同的组织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保持一致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印太战略的目标是‘加强民主制度、法治和负责任的民主治理’,而这是文莱、老挝、柬埔寨、越南和缅甸的‘独裁’政权所憎恶的。”
接着报道开始渲染中国的影响力,称中国与东南亚的双边贸易额在2020年达到6850亿美元,几乎是美国与东盟同年3620亿美元贸易额的两倍。中国还加大了在该地区的投资,比如耗资59亿美元的中老铁路。报道还特意引用了马来西亚国会议员查尔斯(Charles Santiago)的话,称:“现在早已不是20年前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的,如今吃香的是中国而不是美国。”
最终,在连续不断地“危机感”的渲染下,《政客》完全不顾美国政府对东盟领导人的傲慢,而是得出了一个“拜登政府应该迅速采取行动”的结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在3月10的记者会上提到了美国-东盟峰会被推迟一事。他指出:“中方希望美方在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时,能够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多做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事。”
下一篇 上海约谈12家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