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内蒙古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文明润泽乡村富美 广西武宣县以乡风文明创建助推乡村振兴

“路宽了,环境美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子越发有看头。”夕阳西下,夏日微风里,广西武宣县三里镇灵湖村干净整洁的村路上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将整个村庄点亮,村民们陆续走出家门,聚集到村文化广场上休闲散步、聊天观棋、排练山歌、跳广场舞,整个村庄犹如一幅宁静祥和的生态画卷。 

这是武宣县以乡风文明创建助推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宣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培育榜样 引领乡村风尚 

“韦以康家庭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人,继承了先辈们的良好的家风,在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文明新风方面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是我们广大村民学习的榜样。” 近日,全国妇联揭晓1000户全国最美家庭,武宣县东乡镇平岭村韦以康家庭荣获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村民纷纷表示,要以韦以康家庭为榜样,从点滴做起,积极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据了解,2022年12月,韦以康家庭还荣获2022年广西“最美清廉家庭”称号。 

近年来,武宣县重视开展 “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清廉家庭”“廉洁家属”等身边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工作,发挥身边典型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思想道德引领示范作用,用道德模范的力量感化人、教育人、影响人,让模范人物的道德实践和崇高精神引领新时代社会新风尚,激励广大群众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竹板一打打,咱们唱一大,一大开天风云起,十三英豪襄盛举……”这是黄茆镇上额村妇联主席郭婷为村里的“红喇叭”宣传宣讲志愿服务队和“桂姐姐”宣讲队编导的快板。她带领的宣讲队运用唱山歌、打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历史和方针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家公、儿子也加入了加入宣讲队伍。2021年,郭婷家庭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最美家庭”称号,2022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建强队伍 对接群众需求 

“各位志愿者,明天需要开展环保整治志愿服务活动……”,“我有空,我参加……”5月22日晚上6点,黄茆镇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黄金翠在志愿服务群内刚发布信息,志愿者们立即抢着报名参加。据悉,志愿服务群2021年5月份建立,从刚开始只有几名工作人员,发展到现大已经有142名群员,经常开展环境整治劳动,为村里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提供志愿服务,解决实际困难。 

据村委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陈静介绍,志愿服务分线上和线下,线上实行实行“群众按需‘点单’、实践站统筹协调‘派单’、志愿服务队伍‘接单’、群众‘评单’”运行模式志愿服务清单制,线下只要有电话诉求或见面反映需求,实践站都会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回应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武宣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主动发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指导作用,推动各乡镇、村、社区、县直各单位建立“理论宣讲”、“城市文明”、“法律援助”、“助农兴农”等1281支志愿服务队,采取“线上、线下”“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等方式,快速制定项目清单,对接服务需求项目,派发任务清单,并就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督促,确保志愿服务项目精准性,扩大群众参与度。 

数据显示,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8.2万人,参与文明实践活动15万余人次。 2022年以来,该县发布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3996个,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政策宣传、扶贫济困、扶老助残、助医助学、文化惠民等20多个领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70余万小时,参与志愿服务人数15万余人次;“农技加油站”、“巷道守望”、“剪纸传乡愁”等荣获2022年来宾市最佳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韦保幸、周保华等村民群众先后获评为来宾市“最美志愿者”。 

铸魂润德  塑形幸福乡村 

“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桐岭镇和律村雅度屯,66岁的张玉莲带着孙子在北回归线文化广场的树荫下玩耍。她笑着说:“以前不懂什么叫新农村,不理解为什么要垃圾分类、移风易俗,更不懂什么是传统文化,没想到现在都能在村中文化墙上找到答案了,我现在就住在幸福新农村里。” 

和律村的美,不仅美在村容村貌,更美在村风民风。“过去农村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杂草丛生,垃圾多、禽畜粪便多、苍蝇多。” 和律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韦恒焦介绍。近几年来,和律村以“党建+幸福乡村”创建为主题,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及弘扬孝老爱亲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创建活动中,围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等工作,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媳、好妯娌等评选活动,破除了陈规陋习,培养文明向上的生活习惯。 

据悉,每年的重阳节,雅度屯青年都筹资给村里的老人举行共度重阳节活动,集体为老人们祝寿,既让一些儿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感受集体节庆的温暖,又杜绝了为老人大操大办祝寿酒的陋习,倡导了乡村文明新风。当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贫困村的和律村,不但于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还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第二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 

以乡风文明促规范提升、用乡风文明谋幸福跨越,武宣县在乡村振兴中传承与弘扬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着力提升“魅力”颜值,全力打造内外兼修的“幸福”村庄。如今,乡风文明正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注入乡村的灵魂,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武宣大地上铺展开来。近几年来,该县先后有黄茆镇上额村、东乡镇风沿村获评为“全国文明村”,累计有16个村获评为“自治区文明村”,25个村获评“来宾市文明村”。(莫鸿鲲 陈冬梅)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内蒙古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中国内蒙古网 nmg.gz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